家庭教育課堂
孩子做錯事情卻不承認,這確實會引發(fā)家長們的負面聯(lián)想:孩子不誠實,撒謊,太讓人費心…如果家長們鉆進了負面想法的牛角尖,看到的一定是孩子的缺點和問題。 有時候這些熊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做錯事,你批評他時他還一臉無辜。但千萬不要認為不肯認錯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寶寶不認錯,這是有原因的。
1、我沒有錯
大多數(shù)孩子都天生好動,喜歡探索身邊的各種事物,常常把家中的東西當作玩具。如果這些東西是爸爸媽媽的錢包或是別的重要事物,那么惹大人生氣就在所難免了。
一旦等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是孩子把東西藏起來了或弄壞了,害得自己著急萬分時,就會要孩子認錯??墒?,孩子并不明白自己哪里錯了。成人平時沒有和孩子說清楚,什么可以玩什么不可以玩,或者成人沒有把那些孩子不該玩的東西放在孩子看不見或碰不到的地方(可能這些東西并不會對寶寶的安全造成威脅)。這些都是造成孩子 “犯錯”的因素。
這樣的話,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可爸爸媽媽還要他承認自己錯了,孩子怎么做得到呢?
2、你說什么!我聽不懂。
我們知道,學(xué)齡前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是有限的。有的時候他們也會因為想得到卻說不出而變得很焦急,而在成人要求孩子認錯時更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
當爸爸媽媽看見孩子做的“好事”,變得很生氣,但對于那些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其實并沒有聽懂爸爸媽媽說的話,也不知道爸爸媽媽生氣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事,當然他們就不會認錯了。例如,寶寶把爸爸的設(shè)計圖紙當作自己的圖畫紙,畫得一團糟,爸爸就會告訴寶寶不能在設(shè)計圖紙上畫畫??墒菍殞毑⒉焕斫庠O(shè)計圖紙和圖畫紙的差別,自然就不會明白在設(shè)計圖紙上畫畫是不對的。
3、不全是我的錯
由于成人并沒有看見寶寶的行為過程,所以寶寶犯錯的原因有時并不像成人所想的那樣。比如說,兩個孩子打起來了,父母看見的話會立刻制止??赡芨改笗笞约旱暮⒆酉騽e的孩子道歉??墒?,有時先動手打人的正是對方那個孩子。那么,要孩子先認錯,他就會很不服氣,不肯認錯;即使孩子知道打架是錯的,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先動手的人先道歉才對。
因此,有時孩子犯了錯,我們要給他一個解釋的機會。等了解了整個事情發(fā)生的前因后果,讓孩子認識到錯在哪里時,再讓他認錯也不遲。
4、爸爸媽媽認錯了嗎?
父母和老師都是孩子學(xué)習的榜樣。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會通過模仿身邊親密且重要的人來學(xué)會一些行為。父母的榜樣作用,不僅表現(xiàn)在好的行為上,在不好的行為方面,也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由于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權(quán)威,因此往往會為了自己的面子,不向孩子認錯,特別是在自己犯錯的時候,如弄壞了孩子喜歡的玩具等,他們可能會進行彌補,但卻不樂意認錯,由此導(dǎo)致了孩子也學(xué)會了不認錯。
5、你好兇,好嚇人
孩子犯了錯,如打壞了很貴的東西或是弄傷了別的孩子,爸爸媽媽都會很生氣。在生氣時,成人一般會抓著孩子的手,很嚴厲地責問他,要孩子承認自己錯了,說對不起。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都會害怕大人,甚至覺得爸爸媽媽都不愛自己了。
試想,在孩子覺得“你好兇,好嚇人”的情況下,還要他承認自己錯了,是不是有些勉為其難?
給家長的建議:
1、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問題:有時候孩子不愿意承認錯誤,很大程度上是害怕受到懲罰,這是孩子通過之前的體驗總結(jié)出來的。家長的氣憤、責怪、嘮叨、抱怨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通過各種途徑掩飾錯誤。因此,家長要以平常心對待,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引導(dǎo)、教育、溝通等方式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2、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通過全神貫注地聆聽孩子的講話,家長可以全面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了解孩子是如何思考的,進而判斷孩子是不是做錯了事情。如果是孩子錯了,家長要和孩子好好談?wù)?,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如何對事情進行補救。
3、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有些孩子不愿意承認錯誤,是害怕更多的人知道,擔心大家笑話自己。作為家長,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處理,以避免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傷害。
4、對孩子主動承認錯誤的行為進行表揚: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弄臟了玩具、把杯子里的水撒到了地上等,都會引起孩子的緊張。當孩子主動告訴父母自己這些行為時,家長可以這么說:“謝謝你告訴我這件事情,可見你是不小心才弄臟玩具的。媽媽希望你下次可以小心點,好嗎?”如此的對話,既可以減輕孩子的內(nèi)疚感,也可以提醒孩子下次可以怎么做更好。
5、通過故事、榜樣的力量影響孩子: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如果大人做了錯事卻不愿意承認,孩子自然會如此。因此,家長要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另外,可以通過相關(guān)主題的童話故事,通過與孩子討論故事中人物的行為,引導(dǎo)孩子思考什么是正確的做法、什么是錯誤的做法。
教育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需要我們不停地引導(dǎo)和包容。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應(yīng)注意適當?shù)姆椒ā?/span>
1、適當懲罰
懲罰過重易引起孩子對抗情緒,太輕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懲罰孩子要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
2、事后說理
孩子受罰后也許會改正錯誤但并不等于他明白道理,也不能保證下次不再犯。所以讓孩子明白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guān)鍵,說理是懲罰孩子后必不可少的。家長訓(xùn)教懲罰孩子務(wù)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舊賬。
3、點到為止
父母嘮叨太多會讓孩子分不清重點,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慢慢的對家長的話無動于衷,因為他孩子根本聽不懂,這會使教訓(xùn)失去效果。
4、父母態(tài)度一致
尤其是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之間,爸爸和媽媽之間要達成一致。
5、懲罰后要安慰
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只是不喜歡他的錯誤行為,希望他能夠改正,這樣父母就更喜歡孩子了。
6、指責不傷自尊
家長不應(yīng)該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這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尤其不要在公共場合懲罰孩子。
來源:(本文選自育兒網(wǎng),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
地址:昆明市西山區(qū)??阪?zhèn)200號(原工人大學(xué))